
【前言】
罗瑞卿接任公安部长后,牢记毛主席“为人民服务”的训示,将其作为行动的座右铭,对自己要求严苛。他认为要塑造一支忠诚于党、忠诚于人民的公安队伍,必须从基层做起。为此,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层建设,力求打造一支过硬的公安队伍。
罗瑞卿将深入基层调研视为日常必需的任务。为了更好地了解警察队伍的风纪情况,他时常亲自走访基层公安部门和各地的派出所,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工作。
【毛主席:你要当好人民政权的警卫员】
罗瑞卿在曾家岩派出所踏入门的那一刻,于眼前出现一个不寻常的景象。他注意到通往二楼的楼梯口处,赫然立有一块牌子。他的心情瞬间变得不悦。这是1957年4月10日的场景。
在显眼处悬挂着那块牌子的背景下,简短直白的话语令人耳目一新:“未经许可,非公安人员不得上楼。”
罗瑞卿注视着那块牌子,上面的言辞让他觉得这是与群众的疏离,是对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背离。他直接指着牌子,提出了自己的疑问:“按照这上面的说法,我是否可以上去?”他的眼神坚定,语气中透露着不容置疑的态度。
罗瑞卿的话语犹如一个石破天惊的波澜,瞬间打破了派出所的平静氛围,让陪同的干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。干警脸颊泛红,吞吞吐吐地回答:“好吧,我们按照您的指示处理。”这种简单直白的对话方式,仿佛在小说中一样引人入胜。
罗瑞卿身为公安部长,深谙职责之重,他依照毛主席的教导,为公安部立下了服务人民的铁规。他的这一行动,正是毛主席选择他担任公安部长职务的关键所在。公安部在他的引领下,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,致力于维护社会治安,保障人民安全。
罗瑞卿急匆匆地离开山西,奔赴北平之际,周恩来已然在此等候。
周恩来会面后直接切入主题,毫无繁琐的寒暄,简洁明了地宣布了新的工作安排——担任即将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安部长。
听到周恩来的话语,罗瑞卿的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,简直难以置信。他清晰地记得在西柏坡与毛主席的会面,当时毛主席的指示是让他前往一线作战区域,无论是南方还是西北,都需奔赴前线。
在那个时刻,毛主席并未断言决定一切,而是对忠诚的将领罗瑞卿表示,南下的决定或是西进的战略,尚未定夺。在攻克太原之后,我们再来详细商议。也许,你将会接到其他的任务指令。
太原之战已尘埃落定,罗瑞卿已准备好投身新的征程,无论南征还是西征,他均无异议,且欣然接受组织的调配。对于战斗的方向,罗瑞卿从不挑剔,他的忠诚与担当,使他乐于服从组织的安排。
听到公安部长人选的名字竟是罗瑞卿时,他顿时怔住了。
罗瑞卿清醒过来后,向周恩来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,希望能投身于战斗的洪流中,无论跟随四野南下还是加入彭德怀领导的一野部队,他只想奔赴前线,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。
罗瑞卿与周恩来交谈时,为了说服对方,他坦言自己未曾涉足社会工作,因此在这方面缺乏丰富的经验。他提出一个建议,认为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更适合担任这一职务。
听完罗瑞卿的阐述,周恩来直接对他说道:“你之前在红四军、红一军团担任过保卫局长,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职责。李克农有他的规划,你不必讨价还价了。”周恩来话语简洁明了,既直接又富有力量。
为了直接传达罗瑞卿的决策结果,周恩来态度坚决地重申:“你的任务已经由中央决策确定。今晚毛主席将亲自接见你,你无需再提出前往前线的请求。”此言一出,绝无更改的可能。
罗瑞卿的态度扑朔迷离,周恩来将其言谈举止悉数向毛主席汇报,以期主席在与罗瑞卿对话时有所准备,洞悉其真实想法。
听闻罗瑞卿的情况,当晚主席立刻安排与他见面。二人私下畅谈,无需过多华丽的辞藻修饰。
当罗瑞卿步入香山的双清别墅时,毛主席热情地接待了他,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产生任何不快。他微笑着转向罗瑞卿,调侃地说道:“罗长子,听说你对担任公安部长有些犹豫,还想着重返战场?”
在目睹毛主席平和可亲的态度后,罗瑞卿感到事情或许还有商量的余地,因此,他以一种特有的表情回应了毛主席。
察觉到罗瑞卿对担任公安部部长一职的犹豫,毛主席语调一转,言辞中透露出一丝决断与坚决:“如今我们正在建设全新的国家政权,倘若我们都选择回避职务,一心只想奔赴战场,那国家的秩序与安定岂不是无从谈起?”
罗瑞卿深知毛主席的决策风格,明白一旦毛主席开口,事情便已成定局。对此,他直接回应道:“主席,我熟知您的决策,完全接受中央的决定。我将全力保障您与中央首长们的安全,做好警卫工作。”
罗瑞卿的话语落下,毛主席眉头微皱,觉得其表述有所偏差。他直接而坚定地纠正道:“罗长子,你的职责不仅在于做好几个中央领导人的安保工作,更重要的是捍卫新生国家的安全,守护人民政权的稳固。你担任公安部长,肩负的责任重大,不可轻视。”这番话,语气严肃,言简意赅。
罗瑞卿深受毛主席话语的触动,从中领悟到主席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。他决心将主席的指引作为未来工作的准则。
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曙光前,公安部尚未正式设立,其职责暂由中央军委公安部承担,而罗瑞卿大将彼时便已开始担任此重要职务。
故事从十月一日开始,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。随着中华大地上新的中央人民政府的诞生,肩负国家安宁大任的新征程已然开启。随后在第十九日,人民敬仰的罗瑞卿受命执掌新政府公安部,为维护社会治安献上了铁壁保障的力量。在这转折之际,他被委以重任,担当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的掌门人。
罗瑞卿上任后,遵循毛主席的教诲,为公安部门和派出机构定下了服务人民的准则。他反复强调,必须摒弃侵犯人民利益、背离群众的国民党作风。他在讲话中明确表示:“我们决不允许享受特权,如强行搭乘交通工具、白吃白喝、擅自占用剧场等,这些都是与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的!”
然而,尽管规则已经确立,却总有一些人,因其身为公安人员或公安部门领导的身份,不将群众置于眼中,甚至在外部行为上直接损害民众的利益。这些人漠视规矩,自认为权势在手,无视群众的存在与利益。他们以公安局的身份为护身符,在行为上放纵自我,对群众的利益视而不见。对此,我们必须保持警惕,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,不容许任何形式的特权存在。
罗瑞卿听到关于一位合肥市的警员行为不端的传闻后,大为震惊和愤怒。这位警员不仅无法买到戏票,居然采取了过分行动。他把售票员带到了公安局里。等到戏剧开始时,他联合多位警察在戏院里喧哗大闹,强行占据座位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他还以调查户口为由,将剧团内的六人非法扣押。这种粗暴无理的行径简直无法容忍,令人气愤填胸。
罗瑞卿迅速作出指示,合肥市公安局副局长需撤职,同时要求安徽省公安厅长和合肥市公安局长进行公开检讨。针对合肥市公安局存在的违法乱纪和国民党旧警察作风问题,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彻底整顿。
在1957年的一次基层派出所调研之旅中,罗瑞卿偶然发现一块警示牌。刹那间,他洞悉到这是脱离民众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罗瑞卿在楼上的会议中,虽觉得此事并非重大,但也不认为是小打小闹。于是,他对在场的派出所干警们提出了疑问:“设想一下,如果楼下的街道办事处挂出一个牌子,限制非本处工作人员不得下楼,我们该如何应对?这种牌子对于不良分子毫无威慑力,而对于遵纪守法的公民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困扰。作为派出所,我们的职责是紧密联系群众,若真的挂出这样的牌子,我们如何还能深入民心、为民服务?”
罗瑞卿立即转身,目光落在一位民警身上,直截了当地问:“你在户籍管理方面工作,老百姓平时如何称呼你?”那位民警简洁地回应:“被称为段长。”
罗瑞卿微微摇头,对民警的话语有所感慨,他平静地开口:“称呼段长虽正式,却不及老张、老王、小刘、小李来得亲切。这背后,隐藏着群众对你们的认同程度不足。同志,你们需有所警觉。”
罗瑞卿部长的话语落下,众人即刻响应,决心以行动印证信念,彻底贯彻部长的指导,切实改正自身。他们承诺,将不懈追求与民众深度融合,无愧于人民警察的荣誉。他们以坚定的决心,昭示着对职责的忠诚和担当。
只见众人的意识觉醒,领悟到了问题的核心,罗瑞卿这才流露出深深的认可,轻轻点头。